赛力斯狂飙,增程成卷王

62次阅读

文 | 财经故事荟   陈纪英

2023 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很卷,但“卷王”无疑是赛力斯。

从 9 月 12 日发布,一个月的时间,由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打造的 ATIO 问界新 M7,大定就已超过 6 万台,10 月 6 日单日大定更是突破 7000 台。定位更高端的问界 M9,官方谍照也于昨日曝光,定档在 12 月正式上市。

问界新 M7 最近一个月的狂飙走强,导致理想决定战略性避其锋芒。

据 36 氪报道,在内部战略会上,理想已经做出了统一布署,进入门店的潜在顾客问及问界新 M7 时,为了稳住客户,销售要统一回答,“理想明年出的 L6,跟问界新 M7 是一个价位产品”,以此避开新 M7 与理想当下热卖的 L8、L7 的直接竞争。

资本市场同样也很买单,最近几个月,赛力斯的股价从 6 月初最低点的 24.5 元左右,一路逆涨到 90 元左右,最新市值超过 1200 亿元。

作为增程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赛力斯的一路狂飙,也暂时终结了那场旷日已久的行业辩论——在增程与纯电的 PK 中,增程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行业的追捧。今年以来的同比增速几近翻倍,几乎是纯电模式的 3 倍左右。

2023 年,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蓝海是增程?从对赛力斯现象的剖析中,可以得到参考答案。

对于增程与纯电优劣的路线之争,曾在去年达到了高潮。

彼时,长城汽车旗下魏牌 CEO 李瑞峰言辞犀利,将增程技术定义为“行业共识的落后技术”,连带也贬损了一番问界。

不过,李瑞峰的这番“技术自嗨”式论断,到今年已被市场打脸。

如今,作为增程路线代表的赛力斯和理想,涨势都颇为喜人。

以赛力斯为例,今年 5 月底,仅用 15 个月,AITO 问界第 10 万辆下线,成为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 问界新 M7 更是上市即爆,自 9 月 12 日上市到 10 月 6 日,订单量持续增长,到了 10 月中旬,大定目前累计已超 6 万台。作为接棒者的问界 M9,也官宣将于 12 月上市。

问界新 M7 的一路飙涨,甚至让一向喜欢怼人、目无对手、一路干翻 BBA 的理想汽车 CEO 李想,都开始“另眼高看”了。

在最新的战略会上,理想已经修改了“强劲对手”的排名,华为超过比亚迪、特斯拉,“荣升”到第一位。

而在销售端,理想也要求销售人员统一话术,尽量避开理想热门车型与问界新 M7 的直接对比。

这不是李想第一次对问界发怵,他曾在微博上记录过这段难熬的经历,2022 年第三季度,“问界 M7 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大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还手之力”,“团队都被打残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觉。”

而新 M7 在空间、动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同样追着理想打,这才导致了理想的不安和压力。

来自对手的肯定,才是最高阶位的赞美,赛力斯的狂飙,也改写了市场和行业对增程电动的认知基本面——从质疑增程,到理解增程,到成为增程。

不少从纯电切入市场的新老新能源汽车玩家,如今已经弃暗投明,开始跟风入局,陆续入局增程赛道。

最近,小米汽车公开招聘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等,疑似要“上马”增程;与此同时,岚图、哪吒、零跑、深蓝等新能源品牌相继布局增程赛道。

以零跑为例,今年 1 月,纯电版的零跑 C11 销量仅有 426 辆,3 月有了增程版加持后,C11 的单车型销量快速提升,至 8 月完成单月销量过万——增程对销量的拉动,可见一斑。

而从行业来看,增程路线所属的插电混动类汽车品类,今年的销量增长迅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累计销售了 374.7 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售了 271.9 万辆,占比 73%;插混车型(含增程)销售了 102.5 万辆,占比 27%。

虽然纯电在新能源汽车大盘中仍是主力,但是混动车型 91.1% 的同比增速,远远高于纯电车 31.9% 的增速,几乎是后者的三倍左右。

而从行业大盘来看,中国汽车市场虽然极度内卷,但又重新回到了上行通道。今年 1 月份至 9 月份,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2107.5 万辆和 2106.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7.3% 和 8.2%。

行业预计,2023 年汽车产销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而作为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类,增程电动车的玩家,如赛力斯、理想,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曾被所谓的技术自嗨派,盖上“落后”标签,看不懂也看不上的增程电动,为何遭遇到了用户的热捧和友商的跟风?

对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以及李想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

李想认为,对增程电动的偏见,是源于上述人士只低头研究技术路线,却不愿抬头看看市场,严重匮乏用户思维和市场思维。

而余承东也很笃定,并与李想惺惺相惜,“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新能源汽车空间很大,而增程的占比还不够高,与国内外同行一起努力,做大蛋糕,共同发展”。

先来解释下何为增程,通俗点讲,增程相当于给纯电动车背了个燃油充电宝,在所有混动路线中,它最接近纯电。正因如此,它集纳了油车、电车的双重优势。

相比燃油车,增程有着巨大的能耗优势。

相对于纯电路线来说,增程的优势在于,基于加油带来的补能优势,实现了超长的续航里程,极大缓解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对冲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困境,进而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因此,增程路线,本质上是呼应和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而非固守于技术人脚不点地的自嗨。

这也是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的基本理念,在今年 4 月发给员工的一封内部信中,他把每时每刻,“坚决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定义为了公司的基本纲领。

另一方面,增程电动车也具备更高的性价比。电池更小,轻量化优势明显,成本更低;同价位下增程款车型配置更丰富,或者同款车型下,增程款通常定价更低,可以实现“油电同价”,相反,同款车型的纯电款通常价格要高上不少。

以赛力斯为例,基于增程路线,其新车在产品和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还比老款更加便宜。其中,问界新 M7 共有 5 种配置,指导价 24.98 万 -32.98 万元,起售价比老款 M7 下调了 4 万元,加之限时优惠 6000 元的活动,入手门槛变得更低。

即便对比同样主攻增程赛道的理想汽车,新 M7 的性价比同样凸显。问界新 M7 同时提供五座和六座车型,直接硬钢理想 L7/L8,但起售价却比理想平均低了七万上下,至于年底上市的增程与纯电双动力模式的全尺寸 SUV M9,则瞄准了理想 L9 和 MEGA。

纵观增程电动赛道,目前最受市场和用户青睐的两大扛把子,就是赛力斯和理想。

赛力斯在增程赛道一路狂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先发优势,作为增程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赛力斯主攻增程路线,可以充分释放其拥有纯电、超增技术研发双路线的全面优势。

而理想也靠增程路线,在造车新势力中拔得头筹,今年 9 月,在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中,理想再度位居第一,并且实现了持续性盈利。

作为造车新势力一哥,理想又把赛力斯和华为主导的问界,视为其最有竞争力的对手,甚至主动避其锋芒。这种重视,其实是对问界最发自肺腑的高看和点赞。

在增程赛道上,两大玩家顶峰相遇,惺惺相惜,也进一步凸现了增程路线的优势。

在赛力斯和理想高歌猛进之下,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增程电动赛道,它们要跨过多少技术和产业的沟壑,才能追赶上先行者的节奏?

其实,赛力斯狂飙的原因,远远不止于选择了增程路线,而是依托于对系统架构、智能制造、质量把控、品牌构建的全栈拿捏。

作为汽车赛道 20 多年的老玩家,尤其是其主攻的增程路线,还被友商盖上了“落后”的帽子,这也导致,赛力斯对于研发的战略重视和压强投入,往往被低估了。

根据财报显示,过去几年,赛力斯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 200 亿元,研发投入常年占据营收的 10% 左右,大幅领先传统车企和部分新势力车企的这一数据。可以类比的是,从行业来看,传统车企的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不少在 5% 以下。

除了自研之外,赛力斯也得到了合作伙伴华为强有力的技术外援,达成了软硬一体化、自研与开放的系统整合的能力。

上述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也支撑了赛力斯具备纯电、超增技术研发双路线的全面优势。

其中,赛力斯自研的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DE-i),其专用的纯电增程技术属于行业首创,已在在全球布局 1000+ 专利。这一平台开发初期就聚焦以电为主的增程技术,同时兼容并包多技术路线,可适用于纯电、增程等多场景、多模式,进而实现高性能、长续航、低能耗、零焦虑的用车体验,支持整车 4 秒级零百加速,平台产品实现了车辆 CLTC 续航 1400 多公里,里程无忧。

因此,新入局者要想转道增程电动,必然要先过技术关,而非一簇而就。

但增程电动要实现高性能、长续航、低能耗、零焦虑等指标的全面达成,其实并不容易,相关技术研发从投入到产出再到应用,需要较长的周期,探索、试错、测试、验证、量产,关关难过关关要过。

以零跑为例,从 2021 年计划布局增程电动,直到今年 3 月增程电动车上线面市,已经耗时了两年之久。

此外,增程电动的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优势,这一优势的加成,依赖于规模优势和对供应链的把控。

同样布局增程路线,为何赛力斯的新 M7,比对标的理想相关车型,价格要低上六七万,其实也依赖于赛力斯对供应链的整合。

20 年的造车经验,让赛力斯沉淀了相对领先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以及极致的成本管理能力,进而保证了高质量和高性价比的兼得。

目前,从供应链,到整车制造,再到整车下线检测全环节,赛力斯均实现了全链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优势在于:其一质量把控度高,关键工序 100% 自动化生产,供应商的每个部件都要经过 100% 自动化检测等,端云一体平台可实现车辆 100% 全检,借此避免人为干扰等;其二生产效率高,成本更为可控,保证了汽车终端零售价的高性价比。

与此同时,在华为和赛力斯的双向加持下,问界品牌在市场上也越叫越响,买新 M7 得华为 Mate60 系列优先购买权等,以爆款产品的协同优势,护航新 M7 热销。

眼下,随着汽车行业越发内卷,价格战越演越烈,严苛质量 + 高性价比 + 高品牌力,将成为保证赛力斯问界继续稳赢的底气。

在锚定增程的基本盘之后,未来新能源汽车比拼的下一仗,是智能化。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断言,“汽车产品和企业竞争未来的重点,不止取决于动力系统、技术路线,更多地取决于汽车产业目前进入的下半场,即在电动化之上的智能化,这是未来竞争的核心。”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对此也有着清晰认知,他在内部信中,把“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作为了赛力斯本阶段的发展纲领,而新 M7 的火爆,就得益于智电融合战略的落地。

依托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已量产搭载鸿蒙智能座舱、华为 ADS2.0 辅助驾驶系统的赛力斯智能车型,在人机交互、智驾领航辅助、主动安全等功能上,已跃升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而刚刚曝光谍照、即将在两月后正式上市的问界 M9,更是直接打出了“智慧美学”的招牌。

因此,在越发主流的增程电动主赛道上,正在胶着的存量战争是增程,主导胜局的未来战争则是智能。

后发入局者汹汹,证明了增程电动的增长潜力已成共识,与纯电二分天下指日可待。但一众后续玩家,要想在短期内攻破先行者的先发优势,殊为不易,留给后来者的窗口期看似明朗,但着实有限。

原文链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260040.html

正文完
 
追风者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追风者 2024-01-24发表,共计4465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