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极氪和中年理想,两个新势力给资本市场的答案

46次阅读

一家车企的变化,除了技术上讨论优劣,产品上谈论得失,向用户交付的服务眼见为实。如果把车企本身当作一个产品,直观地看待其成长,最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是资本市场。

资本的参与模式,以及青睐该品牌的是哪一种资本,能迅速地体现在车型的改变上,同时,也能投射到一个品牌是否能逆天改命的轨迹上。

不得不提的是,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更多是一场对资本的争夺,今年就有不少未能及时获取融资的新势力,游走在近乎消失的边缘。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研究部及亚洲汽车行业研究团队主管赖以哲就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现在就是手握现金多少的竞争,看谁“烧钱”能够“烧”得更久。中长期看,行业阵痛期可能会比较久。

9 月初,极氪已经与新加坡和欧洲等部分投资机构开启了试水会议,收集投资人反馈。其计划融资 10 亿美元(约合 73 亿元人民币),并希望够获得 180 亿美元的估值(约 1316 亿元人民币)。

11 月 10 日,极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提交了 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极氪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2019 年滴滴在纽交所退市之后,中概股赴美上市基本处于搁浅状态,极氪的融资之路显得尤为不易。如今,继蔚小理美股上市后,成立于 2021 年的极氪即将成为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智能汽车公司,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成长的缩影。

另一边的理想,则是在增长的高速公路上稳健地疾驰。理想汽车 2023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毛利率稳定增长,交付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三倍,收入也即将跨过两亿美元的关隘。经过厮杀的理想交出的答卷,几乎是新势力中最接近满分的那一个。

这两家车企,一个正值少年成长期,一个已经跑出马太效应,资本将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又将以何种答案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极氪:两年内实现自我造血

从极氪 2021 年 3 月成立,到今年 11 月 10 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 IPO 招股书,总共不到 3 年。这是“极氪速度”最直接的体现。

“极氪速度”不仅体现在上市这一方面,还体现在产品、交付、盈利等方面。产品速度方面,极氪成立两年内发布三款新车,频出爆款。极氪 001 稳居 30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极氪 009 成为 50 万元以上 MPV 销量冠军;极氪 X 是 20 万元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新近发布的 001 FR,更是在技术力上实现突破,成为最快量产电动车。

少年极氪和中年理想,两个新势力给资本市场的答案插图

安聪慧在吉利从技术岗起步,后来做过技术管理,领导 CEVT。吉利最初试图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包括和宝腾的最初接触,也是安聪慧领导的。所以他具有横竖两条线的能力。纵向就是深挖车型的潜力,围绕用户需求打造爆款。

横向就是擅长统筹吉利与极氪两方资源的人,从传统车厂挖掘经验,再于初创品牌中挖掘技术。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传统车企和互联网科技公司背景的造车新势力,极氪开创了第三条赛道。安聪慧指出,希望比传统车厂更懂技术,又比互联网人更懂车,“既要又要”的难度不小。

比如,在极氪 001 的发布现场,安聪慧就遇到过现场用户的发难。当时,极氪正经历 EC 天幕和电机混装的舆论风波。对汽车行业的人来说,主机厂开二轨、三轨供应商是常识,一是通过多个供应商来确保供应安全,二是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够带来技术的提升。但是用户并不是专家,他们看到极氪 001 电机混装后,直接向安聪慧“开炮”。

“我以前考虑极氪分出来的时候,认为已经充分做好准备了,但是事实上整个过程中超出我的想象。传统汽车企业以前哪里会直面用户?而现在每个用户随便拿手机说几句话就可以直接对着我来,不需要中间的过程。”安聪慧说。

所以极氪的第一轮融资,和极氪 001 这款产品一样,本身就要代表他们直面年轻用户市场的决心。时间回到 2021 年 8 月,刚成立的极氪宣布完成了 5 亿美元 Pre- A 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资本等五家生态伙伴。彼时,极氪的投后估值约为 90 亿美元。

今年 2 月,极氪又宣布完成 7.5 亿美元 A 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由 Mobileye 创始人 Amnon Shashua 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共同投资。宁德时代电池和 modile eye 智能驾驶的的加持,就给极氪 001 和极氪 001 车型有了更多的进化空间。

具体来看,Amnon Shashua 教授掌舵的芯片巨头 Mobileye,堪称是自动驾驶江湖中的老牌豪门。而在动力投入方面,资料显示,宁德时代与极氪在 2022 年 8 月签署了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量产版麒麟电池也已经在极氪 009 和极氪 001 车型上量产装车。

极氪 001 FR 匹配 100kWh 麒麟电池,从 10% 充电至 80% 仅需 15 分钟。在智能驱动系统的基础上,极氪发明了一项纯电性能的“黑科技”——ZVC 极氪扭矩矢量控制。这是行业首个量产的四轮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它可以在车辆行驶的全程,实时监测四个电机转速,通过智能算法分配,独立控制每个车轮的扭矩输出,

整合不同资方的资源,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均为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分别来自广州、宁波和衢州。极氪表示,上述三家将协助极氪整合其丰富的产业资源,助力极氪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

每轮融资都有新进展,而此次向美国股市进军的壮举,或许象征着极氪终于要走出细分车型,向主流市场进军。

尽管在今年的前六个月中,极氪报告净亏损 38.7 亿元人民币(合 5.3134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 30.9 亿元人民币。然而同期净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达到 212.7 亿元人民币。极氪的盈利能力,无疑在不断增强。

极氪 CEO 安聪慧直言:“凭借高成长性,公司有望成为除特斯拉外,最早最快赚钱的电动车企。”此话事出有因,极氪的毛利率,目前已经超过特斯拉。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此次融资 74 亿人民币的资金分配别有洞天。根据招股文件提示,极氪打算将本次发行的净收益用于以下目的:约 45% 用于研发更先进的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扩大产品组合;约 45% 用于销售和市场营销,以及扩大我们的服务和充电网络;而剩余约 10% 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运营资金需求,以支持业务运营和增长。

极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聪慧近日透露,超越特斯拉之后,今年极氪的毛利率目标更是在两位数。从其增长势头来看,极氪有望成为除特斯拉外,最早最快赚钱的电动车企。但是这还有赖于极氪尽快进入主流市场。

极氪对未来的预期很乐观,将在门店上加大投入,计划通过大规模招募经销商来,来重点扩充一、二线城市的销售网络。

更多的经营成本将会兑现更大规模的目标市场,极氪正准备从细分市场中走出来,为“上桌吃饭”做准备。

理想:厚积薄发,也是后来者居上

在 30 万元以上 SUV 的细分市场中,理想汽车的月销量已经超过了 BBA。在自主品牌模仿、追赶、超越 BBA 的耐久跑中,理想冲在了最前面,距离它最强大的对手们几乎一步之遥。

增程路线中,理想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随着现金流的增长,交付量变大,管理难度日渐复杂,理想即将开启增程和纯电并行的“双线作战”。

李想一面要继续为增程式站台,一面又要宣传自家纯电产品技术的先进性。财报电话会上就有投资者提问称,如何平衡技术领先性和消费者认知的关系。对此,李想表示,公司纯电车型将坚持三个原则:“充电的突破”(充电速度和充电基础设施)、“空间的突破”(理想所有产品都将做到同级空间最大)、“造型的突破”(坚持把未来几十年后的设计放到现在,突破各级别车型设计风格)。

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加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理想的资源分配和运营能力即将面临考验。

11 月 10 日,理想刚刚公布今年的财报,理想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三倍,相比于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公司交付了 40,422 辆车,同比增长 302.1%。整体收入比上两个季度有稳定且缓慢的增长,2023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 346.8 亿元人民币(47.5 亿美元),较 2022 年第三季度的 93.4 亿元人民币增长 271.2%,较 2023 年第二季度的 286.5 亿元人民币增长 21.0%。而刨去增长近一倍的经营成本,理想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 28.1 亿元,超过了市场预期的 23.75 亿元,环比增长 21.8%,而去年同期为净亏损 16.5 亿元。

少年极氪和中年理想,两个新势力给资本市场的答案插图1

2023 年第四季度,理想首次实现盈利,成为蔚小理三巨头中最快实现盈利的那一个。如果要保持上半年财报对下半年的估计,那么保持 10 月的汽车销售量,就可以在第四季度完成并且超出 2 万。目前,国产汽车品牌中,30 万以上价格区间位列销量第一的是理想。理想的领先地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加强,与其他国产豪华品牌拉开差距。

中年企业也有青春期,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三年以前。2020 年理想刚刚起步,第三季度方才公布财报,据显示,汽车交付量为 8,660 辆,比上个季度增长了两千辆,整体经营收入还处在亏损状态,已经算是国产新能源赛道非常“体面”的数字,仅亏损了 1.069 亿元。同期的蔚来在 2019 净亏损达到百亿规模的烧钱前提下,在 2020 年已经实现净亏损转正,且比 Q2 的亏损率提高了 54% 左右,处在事态良好的上升期,而小鹏则在 2020-2022 年期间呈现“掉队”趋势,其净亏损分别为 27.32 亿元、48.37 亿元、91.18 亿元,近三年半累积净亏损 218.29 亿元。

少年极氪和中年理想,两个新势力给资本市场的答案插图2

2020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Q3 的毛利润几乎是 Q2 毛利率的一倍,汽车销售量增长了 33%,整体汽车销售额也环比增长了 28.4%。作为理想汽车第一次公开显示的财报,这或许是最乐观的期许。在 2020 的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仅为 6.5%,也就是说,在三年时间里,这个数值超过了三倍,并未维持在稳定的 20% 区间。健康的 20% 毛利率,能让理想放手去提升产品和服务,也给了企业更多容错空间。

所以从财报上来看,理想并不像是一个打天下的“新势力”,而更像是坐拥金山的燃油车老巨头,积极进行电动化布局。一般来说,新能源车企在初创期,更容易在“先做车”还是“先做科技”两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理想给出了一个更脚踏实地的答案,先把车做好,把钱赚到,再去做科技上的突破,就有了很大的试错空间。

就像 BBA 的财报中体现的一样,理想在 2020 年已经对未来的资金支配有了初步规划,2023 年又超越了当年的期待,由于已经有了相当稳定的毛利率,这高达 20% 的“自由支配”资金,给予了理想投入科技产业的资本。

理想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的。早在 2020 年,理想财报的老练程度就并非同僚可比,足够的毛利率,健康增长的现金流,以及持续增加的经营成本,这意味着李想在初创期就已经立下了野心。李想对未来发展的期许是,在研发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以确保不辜负用户的期待。2023 年 Q3 的汽车交付量是 6673 台,这场仗还有得打。三年后,李想如愿以偿。

相比起 2020 年同期财报,3 年后的理想可谓高歌猛进。然而,尽管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毛利润增长率仍有隐忧。理想给出的四季度收入是 385 亿至 394 亿, 按照其他收入估算贡献 12.3 亿,三季度指引所对应的单价约 29.8 万元,而市场的预期是在 32.4 万,仍然低于预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3 年的征程过去,理想现在的盛世毫无隐忧,截至二季度末,理想在全国 127 城中有 331 家零售门店,223 城中有 323 家维修中心。这两个指标在三季度末分别为 133 城中有 372 家零售门店,210 城中有 315 家维修中心。可以看到,相比零售门店的增加,维修中心不增反减。

对比下来,理想在售后服务方面依旧与二季度接近,保持着每城 1.5 家售后中心的步调,或许这是理想在成本侧的控制策略,只是这“销售在先,维护在后”的步调或将影响理想的口碑。但随着交付与保有量的增多,目前的售后体系将难以维系。

但四季度相比三季度低 2.2 万的单车价格指引,是销售结构中价格较低的 L7 的交付占比的提高无法解释的,而很可能因为,9 月份限时优惠 1 万订单一部分流入四季度交付影响,理想为了迎战问界的竞争还会继续降价或给予优惠的预期,来完成自己的销量目标。

实际上,理想汽车被卷入价格战的信号已经有风声。一个细节是,理想汽车的车辆均价在不断下降。据 36 氪统计,去年四季度理想车辆均价能达到 43 万左右,但今年以来,理想的车型均价从一季度 39 万左右下降至 36 万。

但不管是何种原因,都催生理想继续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四季度毛利率市场预期 21.3%,但在单车价格下行 2 万元的时候,单车成本原材料中锂矿继续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大,光靠产量提升带来的摊折成本的进一步稀释已经远远不足冲抵单车价格下滑影响,不走价格战血雨腥风的老路,理想势必还会思考其他对策来进一步实现高质量且稳定的发展。

多一款车型多一条退路。除了 MEGA,李想表示,2024 年上半年会发布理想 L6,下半年还会交付三款纯电产品,“这是公司创办至今产品最丰富的一年。”同时,理想高管透露,2024 -2025 年,会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从人员规模的增长就可以管中窥豹,目前公司自动驾驶部门大概有 900 名员工,到 2025 年会超过 2500 人。

在产品本身上,高层表示,2023 年年底,计划向全量的 Max 用户推送 AD Max 3.0 智能驾驶系统的正式版本,还会升级泊车功能,2024 年上半年,会向 pro 用户推送 AD 3.0 Pro 版本的功能,并且把 Max 的一些算法释放在 Pro 上面,相信 Pro 的辅助驾驶能力也会因此大幅度的提升。

面对今年来势汹汹的问界 M7,理想采取了一种谨慎的态度。李想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回应了外界关于理想与问界“龙虎相争”的提问。李想表示,面对与华为产品的竞争,理想内部秉持“80% 是学习,20% 是尊敬,然后是百分之零的抱怨”的心态。

李想还说,应对未来形势更复杂的状况,理想仍然要做好长期转型的准备。理想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如果不想借短板效应撬动整座大厦,势必专注于补齐每一块短板,第一是企业共识层面,企业文化、用户品牌、企业战略三个层面的协同性要做到非常好;第二是面向消费者业务层,包含产品和研发,销售和服务,以及供应和制造三个层面的协同;第三是整个职能体系建设层面,包含人力和组织、IT 和流程、还有财经和公司的运营三个层面。

造车界的神话层出不穷,而市场究竟是一个抛物线,最终会归于平静,亦或是三角函数,会有波形起伏?每家车企都在给出不同的答案,进入平稳发展期的理想,和正处在风口的极氪,是国产汽车行业的极与极。

原文链接:https://news.sohu.com/a/736489875_118790

正文完
 
追风者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追风者 2024-01-13发表,共计5812字。
转载说明: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必删除。 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